环保走向生态化格局 加速释放细分领域需求
效果时代的环境产业,政府的权力将被关进“笼子”里,整个环境产业都将是市场行为,即环保企业的对接界面已经变成了企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政企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基本的、价值交换的交易关系,当这种交易关系的规律固化下来即形成了商业模式。
环保走向生态化格局 加速释放细分领域需求
面对国际化、资本化、互联网+、生态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的环境产业进入到新时代,时空在加速,产业在重构,格局在变化……一方面,中国政府给予了环境产业较高的期望:一是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二是担当起环境质量改善的大任。
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向中国的环境产业敞开了大门,国际环境资产正在向中国环保企业集中。但同时,环境产业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目前60%的环境治理需求还没有被市场挖掘,在被识别的市场中,20%的需求是供大于求的,20%的需求是被政府错误的配置而扭曲的。
在此背景下,环境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迎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基于对环境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从需求侧、供给侧、交易侧三个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勾勒出环境产业的“十三五”发展蓝图,供产业界参考。
需求侧——真需求时代
环境产业的需求侧,是指环境治理服务的需求方,也是环境产业的甲方,包括地方政府以及排污企业。
过去三十年,环境产业经历了设备制造时代—工程服务时代—投资运营服务时代。但环境产业的配置方式一直不是完全按市场配置,而是由政府配置。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环境产业将进入真需求时代,环境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被打开,环境治理服务向纵深化发展,大量的环境治理需求将被释放,以水体修复为核心的流域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等为代表,环境产业将迎来真产业发展的机会。
政策推动效果时代来临
众所周知,环境产业是政策敏感性很强的产业。已经发布的新《环境保护法》、“大气十条”、“水十条”,即将发布的“土十条”,陈吉宁部长的屡次发言,以及国家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使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环境治理的目标要面向环境质量的真正改善”。国家的重视、政策的明确,推动产业进入效果时代,环境产业需求也将因此变宽、变真。环境产业由原来的提供末端治理服务,逐步进入到物质能量转换、链接的过程中,越来越像一个新产业的起点。
政府角色在转变,甲方趋向理性
环境治理的甲方以及国有资产投资方式、PPP的合作方式的改变,加上政府采购公共服务基本框架——环境真需求的释放推动产业新供给改革的建立,政府角色在发生大变化,市场化成为必然趋势。政府只需做好统领、制定标准、加强监管,建立起真正的市场机制,公共服务则由市场来提供。同时,信息公开、公民环保意识的崛起等,重构了政府、公众、产业的三元关系,产业、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产业、公众、政府互动的时代,助推了政府环境治理真需求的释放,甲方进入到环境治理的深层次需求时代,趋向理性的面向效果的采购。
供给侧——供给时代
环境产业的供给侧,是指面向环境治理需求方提供环境治理服务的供给方,也是环境产业的乙方。
进入真需求时代的环境产业,势必带来供给侧的改革。环境产业有两条供给线,一条是传统的供给线,也叫大众的供给线,追求质量、性价比、竞争、成本控制等,目前此条供给线存在供大于求、市场错配等问题;另一条是新供给线,所谓新供给,即小众的、细分的,基于客户痛点的供给,这正是环境产业目前所急需建立的新供给线。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环境产业很大的一个蓝海市场将产生在新供给的细分领域。初步判断,将释放出约1万亿的创新市场空间,若按20亿进行市场切割,将会有500个细分领域。寻找500个细分领域是有方法可循的,可称之为三维法,一是服务领域细分,二是用户痛点,三是服务或产品的供给方式。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环保企业而言,首先是要通过创新找到新需求市场,其次要通过资本战略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
用创新寻找蓝海
创新分为四个类型: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价值创新,价值创新也特指商业模式创新,也是创新的最高级别。时空高速转变的时代,技术创新已来不及,模式创新成为环保企业迅速发现市场的重要工具。商业模式是一种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交易结构,变革会给企业的商业模式重构带来机会。现在的大部分的资源和价值并不是人的劳动创造的,是自然本来就有的,比如石油,比如说把雾霾吹走的风。而且大部分的价值在社会中是没有主人的。这两点应该是商业模式重构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一个好的未来商业模式就是要形成连接点,连接点产生价值。
用资本决胜未来
大资本时代的来临正影响产业一系列的竞争。一方面,产业正从项目投资时代进入资产重置时代。另一方面,由市场主导的资本市场也在发生变局,注册制的展开、股权投资市场催生的并购浪潮,以及产业基金带动险资、社保等低成本资金的大体量进入,都可能会推动环境产业格局的重构。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中,不可避免要与资本为伍。资本特别看中有未来想象空间的环境公司,如果能被资本所识别,任何产业可以五年后甚至更远的未来,作为资本的起点,参与市场竞争,极大地拉开与对手的距离。
交易侧——商业模式时代
环境产业的交易侧,特指不同类型的环境治理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基于对产业的研究与认识,E20研究院在发布的《面向未来的环境产业战略地图》中,把目前环境产业的供给方分为五大类:I方阵,环境产业一级开发商;A方阵,重资产环境集团;B方阵,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C方阵,细分领域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领跑者;D方阵,专业装备制造服务商。
早期的环境产业紧随政府的需求发展而起,提供的服务更多是与各种工程相关,可简称为“要素时代”。随着环境治理真需求的释放,效果时代来临,环境产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在改变。要素时代的环境产业,用不着考虑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就是政企关系,同时,带有一点非理性的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效果时代的环境产业,政府的权力将被关进“笼子”里,整个环境产业都将是市场行为,即环保企业的对接界面已经变成了企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政企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基本的、价值交换的交易关系,当这种交易关系的规律固化下来即形成了商业模式。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环境产业的交易侧将进入基于价值交换的商业模式时代,并将以大企业为中心,形成10-20个产业航母战斗集群。
所谓产业航母战斗集群,是指大企业通过控股、参股、联盟/战略合作三种主要方式,联合专业化的中小环保企业建立航母战斗族群,共同面对环境产业的需求方。大企业转型速度慢,虽然有功能,但是很难适应多变的社会。而目前的市场需求导向多变,所以大企业应该用资本和战略,连接更多可以与之互补的小型公司,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战斗族群。所谓大企业,一类是A方阵企业,以北控、首创、光大、杭州锦江等为代表,一类是C方阵中具备核心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的领先企业,以碧水源等为代表,他们基于核心优势互补、核心利益尊重和增量分享的“两核心一增量”基本原则,与C、D方阵企业展开合作。
“十三五”产业蓝图——生态化发展格局
E20研究院在面向产业发布的《认知中国环境服务业(2015)》中提出:到2020年,环境产业(不含环境友好产品)产值将达到3.7万亿,环境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将达到1.3万亿。虽然环境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会迎来大发展,但是大部分环保公司生存会非常困难。
目前环境领域已存在3-4万家环保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接近90%。可见,环保企业相对还较弱小。业内人士认为:五年后,80%以上的环保企业会消失,特别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没有价值的公司。形成以环境产业一级开发商(I方阵)为引领,以重资产环境集团(A方阵)和区域环境综合服务集团(B方阵)为拉动,以细分领域专业化系统解决方案领跑者(C方阵)为纽带,以专业装备制造服务商(D方阵)为基础的环境产业金字塔。
产业规模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环境治理企业也将不断壮大。业内人士认为:五年后,在环境治理服务业领域,将会形成5-10家资产规模在1000亿以上的环境产业一级开发商;形成10-20家资产规模在500到1000亿之间的以投资运营为核心的重资产环境服务集团;形成30-50家资产规模在100亿左右的区域环境服务集团;形成100家环境领域的以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领跑者,市值在100亿以上。
在以水体修复为核心的流域治理领域、农村环境治理领域以及土壤修复领域等热点细分领域市场,将会出现2-3家市值在300亿-500亿的优秀企业领跑者;形成100家具备高性能、高标准服务的市值在几十亿级的优秀装备制造服务商;在产业服务业领域,形成1-2家产值在10亿以上、市值在200-300亿,具备企业发展战略服务、品牌服务、信息及传播服务、环境金融服务等综合实力的产业服务业平台型企业。由此,“十三五”环境产业的生态化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