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气候资金缺口巨大 中国仍撑起绿色金融半壁江山

  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压力最大的国家,正通过减碳和适应两种途径,加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除了试点地区的低碳发展外,更多城市还应调整城市规划体系以符合低碳发展的要求。不过,我国气候资金缺口巨大,而且短期内仍无法得到缓解。具体到金融领域,我国绿色金融起步晚,创新产品单一。

  气候资金缺口巨大 中国仍撑起绿色金融半壁江山

  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压力最大的国家,正通过减碳和适应两种途径,加强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8月初,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下发《关于印发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在全国选择30个左右典型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针对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探索。

  另一方面,“十三五”时期将推动重点行业和区域率先达峰。2015年,北京、广州、镇江等11个省市组成了“率先达峰城市联盟”,为我国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6年前,中国启动了低碳城市试点项目,先后两批共36个城市、6个省份成为试点地区。这些试点省市作为先行区,在国家发改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战略规划部主任刘强看来,对“十三五”时期低碳城市的指导建设非常有帮助。

  不过,如何为这些建设筹措资金将是“十三五”时期的一大挑战。根据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2020年我国气候资金需求将达2.56万亿元,但2008—2012年间,中国平均气候资金供给规模为5256亿元。

  低碳城市从试点到示范

  “从各项指标来看,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的力量,也是压力最大的国家。”刘强在近日由能源基金会(中国)主办的“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路径与经验”论坛上表示。

  为此,中国政府提出,碳排放2030年达峰并争取早日达峰、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左右等目标。“十三五”规划提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8%。

  “从减少碳排放的角度看,城市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战场。”能源基金会(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王志高说。

  针对贡献了中国80%碳排放量的城市,“十二五”期间,我国在42个省市开展了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还开展了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城(镇),低碳交通等多项试点工作。

  但是,这些先行区仍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目前来看,试点的工作还是定性的比较多,定量的少。还要进一步找准主要排放源,明确低碳发展的主要潜力。

  虽然很多试点对低碳的重视程度比以前好很多,但思路还未完全转变。很多城市还是在追求高碳效益,并未真正转变思路,没有把低碳发展当作机遇甚至是优势。

  现有的低碳建设方案,多为战略性的规划,“十三五”期间,需要结合一些项目来落实这些方案,融合大数据、智能交通等新思路,这样这些低碳方案才能落到实处。

  刘强认为,在“十三五”期间,需要深化试点工作,由试点提升到示范,不仅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特点的创新低碳发展路径,还要能够复制,为其它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