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机遇分析

  环境方面,未来几年可能将是我国环境改善最重要的时期。虽然民众依然对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抱怨不绝,但事实上在“十二五”中后期,工业废水,市政污水中的某些污染物,工业废气的大部分污染物的排放量都已经过了峰值,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见图1)。换言之,我国相当一部分污染物的排放曲线已经接近,甚至越过了峰值。

  但这一减排成果并未直接导向环境质量,特别是可观察到的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除了环境的自我恢复需要时间等客观原因之外,环境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和政策的执行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合法乃至一些黑箱操作使环境治理的效果打了折扣。但值得庆幸的是,情愿或者不情愿,主动或者被动,这些不规范不合法在追问下逐渐被纠正,这些黑箱开始被打开。

  经济方面,未来几年将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在众多行业将粗放式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化发展模式,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最好时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提升环境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发展中的环境代价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

  环境治理改善目标的理想与现实

  “环保工作思路将由污染物控制单核心转变为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双核心。”这一表述在近期官方发布的各类规划和纲领性文件中都有所体现。

  “水十条”等相关文件也为环境质量改善这一目标规划出了大致的阶段目标:2020、2030、2050年分别实现水环境质量阶段性改善,总体性改善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然而,看上去美好的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落实到执行层面就显得非常现实。环保部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拟对现行的市政污水排放标准进行修订。然而此次近乎严苛的标准修订引起了行业内外广泛的讨论和质疑,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我们目前的排放标准已经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甚至还稍严于国际平均水平,再“贪严”地提高标准将与绝大多数污水厂实际运营情况严重不符,大量污水厂微利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如此大的代价之下,能取得的效果又难以预计和评估…

  无论如何,趋严的标准,对于一些环保企业,尤其是众多中小型技术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具有高技术含量产品及服务的企业,将从提标改造及高标准的新建项目中分得可观的市场蛋糕。同时,高技术附加值的企业也将更加获得投资机构及大型环保企业的青睐。环保产业的“大小”合作,“资本”和“技术”合作都将更加频繁和紧密。

  细分市场大门打开:新兴市场走向成熟

  环保行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将是众多细分和新兴领域市场大门的打开。污水处理行业尤为如此:农村水环境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地下水修复等细分子行业都在“水十条”及相关规划政策中被重点提及。这些行业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及社会环境都将在未来几年逐渐走向成熟,其所蕴藏的巨大市场体量也将逐渐得到进一步释放。这些细分领域将成为未来几年各类型各体量环保企业进行竞争及合作的重要舞台。

  强调系统治理与管理:治污小项目到服务大项目

  “系统治理”的意义非常广泛,既包括管理层面重点区域的系统治理、重点流域的系统治理、重点行业聚集区(工业园区)的系统治理;也包括治理对象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系统治理,淡水和海水的系统治理等。强调系统治理,解决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重复建设重复投入以及各扫门前雪,效率低下等环境管理上的问题。

  落实到企业和项目层面。近一两年一个突出的趋势是,过去分散的单个的环保工程项目正被大型化综合化的环境服务大项目所取代。以水处理领域为例,过去环保企业获得的多为污水处理、供水等单个的项目合同,而自2015年以来,涵盖水体修复、大型污水厂建设运营、海绵城市建设、工业园区水处理、再生水等众多内容的区域性环境战略合作协议大行其道。前者通常投资额为数千万至数亿元不等,而后者则能达到数十亿元的规模。虽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纸面上的天价投资额难于实际足额落地,但不可否认的是,地方环境管理者(政府)希望将专业化市场化的环保公司更加深入得引入到环境管理工作中,从过去采购设备和工程变为采购服务以获得更高的环境绩效已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