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时评:实际PPP项目市场空间有望超市场预期
财政部日前公布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强PPP模式推广,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等,涉及的公共服务涵盖15个领域。
据了解,《通知》提出,在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可根据行业特点和成熟度,探索开展两个“强制”试点。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一般有现金流,市场化程度较高,PPP模式运用较为广泛,操作相对成熟,各地新建项目要“强制”应用PPP模式。
在其他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公共服务领域,对于有现金流、具备运营条件的项目,要“强制”实施PPP模式识别论证,鼓励尝试运用PPP模式,注重项目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这表明未来使用者付费新建项目将强制执行PPP,而可行性缺口项目将鼓励实施PPP。在二级市场对PPP市场空间的原有估算中,大多忽略了这两方面,而是主要以政府付费项目为主。实际上,可行性缺口及使用者付费项目将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实际PPP项目的空间将超出市场预期。
《通知》还提出,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各级财政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型企业,按同等标准、同等待遇参与PPP项目。
近日,20部委公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其数量、投资总规模、所涉的省市范围以及覆盖的行业领域均有所增长。有业内人士分析此前82个示范项目表示,非国企参与率超四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操作中各级地方政府确实更信任的央企、国企和上市公司。也有观点认为,未来PPP项目竞争中,国企的优势将逐渐被削弱,民企地位将获得政策保护。
此外,《通知》在鼓励和引导的同时,通知还对PPP的推进做了进一步规范。比如,确保公共资金、资产和资源优先用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择优确定社会资本合作伙伴,切实防止无效投资和重复建设。
业内普遍认为,此次《通知》出台为未来我国公共服务领域PPP推进指明了方向,在正向激励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PPP的运作,以及切实起到引导民间投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