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igation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土壤修复产业红利释放 市场想象空间十足

  作为土壤污染治理首个纲领性文件,“土十条”出台的背后是我国土壤污染“触目惊心”的现状。目前已经有众多资本和企业瞄准这一新兴行业的巨大潜在市场,纷纷进入土壤污染修复行业寻找发展机会。

  土壤修复产业红利释放 市场想象空间十足

  据中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土盟)与江苏(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牵头编制的《中国土壤修复技术与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6~2020)》(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6-2020年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空间保守估计约849亿元。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发布后,受益于土壤环境保护的政策红利,国内土壤修复市场热度空前。面对这一“掘金场”,国内外众多资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因此,诞生如此辽阔的蓝海市场,可谓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先是政策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十二五”期间,土壤修复相关政策缺失,到了“十三五”,土壤修复写入“十三五”规划,并作为重点项目,“土十条”的落地与执行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方案等,都为土壤修复市场的开辟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接着便是资金问题。土壤治理具有持久性、长期性等特点,所需资金巨大。目前由于土壤修复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市场资金的投入还没有完全被打开,现阶段还是主要依赖于财政部拨款。

  为了打破资金瓶颈,各地方细则的出台以及政府对于PPP模式在公共事业领域的着力推进,吸引社会资本流入,产业红利迎来释放期。

  土壤修复产业步伐不断加快,值得肯定,但不少问题仍旧存在且亟待解决:还没有建立完备的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检测技术和环境质量技术标准,污染修复治理后也缺乏长期监测和监管;从政策、法规、标准到技术、商业模式,产业发展并不成熟等等。

  总体而言,我国污染土壤修复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良性的产业链条,整个产业市场目前基本处于信息封闭化和竞争无序化的状态。

  不过,不少业内专业人士对土壤修复产业的壮大与未来发展前景,仍旧抱有乐观态度。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表示,随着治理和监管逐步加码,我国土壤污染恶化情况将会逐步缓解,随之带来的产业红利也将进一步释放。

  张益认为,目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这一数值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下一步除了一部分农林牧用地和工矿业场地等污染严重领域的土壤需要修复治理外,还有更多的传统产业正面对或将面临降产能、转产、搬迁或关停的现实处境,加上政府、公众和企业等对土壤污染、食物安全、生活环境等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些都给我国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想象空间,预计可形成万亿级的市场规模。